中华名人网——名人网惟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返回主页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细>
张辉:披荆斩棘缔诗魂 2015/6/6

 

 
                        张辉:披荆斩棘缔诗魂
                                          文胡庆仙
 
    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跋涉者,朝着自己心中理想的诗歌殿堂一步步艰难地奋进;他更像一头勇敢的拓荒牛,在诗歌的原野里,踏着荆棘默默地耕耘。他,他就是当代青年诗人张辉。
采访张辉,是在河南省信阳市红军广场西南隅的申艺堂进行的,申艺堂是张辉工作之外的诗词创作中心。温馨的氛围、谦和的语言、微笑的面容,访谈随和而亲切,我们从爱好谈到追求,从辛酸谈到自豪,从昨天谈到明天,渐渐地,我们没有了隔阂,忘记了时间……
(一)
    张辉,男,汉族,河南项城人,1978年8月9日出生在白马沟边一个叫苏庄的村子里。多少年来,清澈见底的白马沟哺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可是,“贫穷”这个千百年来遗留的疑难杂症就像瘟神一般紧紧地困扰着这一方的庄稼人。这时的张家更是一年到头的清贫,苦不堪言。为了维持生计,父亲不得不远走他乡,以透支生命的代价养家糊口,母亲则含辛茹苦的日夜操劳,抚育着幼小的兄妹三人。
    或许是天分之缘,在逆境中长大的张辉从上小学起,就喜欢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小学课本中的古诗很少,很难满足张辉的阅读需求,老师告诉他《唐诗三百首》是本好书,不妨读一读。他到书店一问,价格高得让他望而却步。后来,张辉在一废品收购站的旧书堆里发现了虽有破损但仍可使用的《唐诗三百首》,于是,他灵机一动,从家里偷了5个鸡蛋,冒着被挨打的可能,死缠烂磨地与废品收购站的老板作了“交换”。从此,清晨的白马沟边、村后的庄稼地里,常回荡张辉那稚嫩的童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着其朦胧向上的壮志。
    步入中学时代的张辉,对诗歌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的语文成绩特别优秀,每篇作文都被当做范文在全校讲评,出言答语,颇具诗韵。其处女作《九月的校园》被《中学生阅读》杂志刊载后,同学们争相传阅,“诗人”的名号不胫而走。可是,其他功课却亮起了“红灯”,受到了任课教师的批评,父母更是苦口婆心地劝他要考上重点大学,完成祖辈的夙愿。然而,对诗歌的痴迷已使张辉不能自拔。最后,他别无选择地走进了信阳一所师范院校。
    走进信阳,走进如画的青山绿水之中,对于一个从未见过大山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何等的享受!走进信阳,走进没有数理化的中文系,对于一个本就溺爱中文的偏科学子来说是何等的幸福!
信阳,对张辉来说,可谓是酒未沾唇心已醉,创作的源泉如决堤之水,奔涌不止。闲暇之余,图书馆是他最爱的去处,贤山的松树林里有他深思的背影。如痴如醉的大学生活,使张辉在诗歌的创作上有了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400余首汇集成册的以古体诗为主《张辉诗选》,为他的大学生活划上了完满的句号。
(二)
    走出校门的张辉,怀着豪情壮志踏入社会,几经周折,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他开始以全新的目光注视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深层次的思考诗歌创作的价值取向,努力寻找自己诗歌创作的着陆点。他喜欢纪伯伦含蓄的语言、陆游诗风的沉重、郑伯奇十四行抒情诗的格调。他博采众家之长,厚积薄发,以超人的胆识,无畏的勇气,开诗歌创作先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抒情十六行。
    张辉的抒情十六行,是己有的,是独特的,是新颖的,尚不评是功是过,单单就诗意而言,每首诗就是一幅耐人寻味的画、一杯余味无穷的酒、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悲咏壮叹、风雅浪漫,或放歌山水、抒发情怀,或讽刺世风、颂扬正气,字字珠玑,落地有声。纵览其诗作,无不隐含一个“情”字。诗人为何如此多“情”?了解诗人的人,便不难理解,诗人是一名新闻记者,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亲身经历了父母悬心的亲情、夫想妻盼的爱情,亲眼目睹了基层百姓生活艰难的民生民情,笔下的诗作是情有所动,更是情有所归。
    2001年,信阳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田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百万农民翘首待援,张辉见状后,含泪写下了怜民惜民的诗作《尘封讨饭的秃笔》
 
还有什么比表情更逼真
大地之母朦胧着欲睡的双眼
天空还在纺织着骗局
雷和电是谎言的使言
瘦得可怜的露珠
为何
还继续牵挂那渺无希望的梦幻
 
我听见秧苗拔节传来的声音
凄弱无力如终前的遗嘱
我看见那欲丰收的庄稼
在挣扎中闭上死亡的目光
当我从噩梦中醒来
发现自己的泪水
正浇灌着一株怀孕的红高梁
 
宁愿尘封讨饭的秃笔
换回雨公对大地的拯救
 
    2002年7月,张辉慕名拜访了名噪一时的民心书记——沈丘县白集镇党委副书记刘迅甫(中国诗书画领军人物),并在田间地头倾听了他解民忧排民愁的故事,听着听着,张辉深情地写下了颂党爱国的佳作《党魂》
 
你的心
系着田野秧苗成长的快慢
念着苍生贫穷无助的艰难
凄风伴你徒步走过
为解民忧排民愁的泥泞之路
苦雨的日子
孤独的妻儿难拥有你瞬间的相伴
 
鲜红的七月
你把人民考核的科科答卷
躬身捧到镰刀与斧头面前
在五星红旗下
稍作淡淡呼吸的你
又一次向党和人民立下了无悔的誓言
泪却在执政为民的陋室把诗篇层层滴穿
 
一生难改对你的忠诚
每一步的跨跃都离不开你英明的叮咛
 
2    003年,张辉在河南法制报就职,受命跟踪报道于一司法案件,采访期间,巧与张佰顺律师相识相处,张律师那机智的厅辩、纯朴的情感令众人心生敬仰,张辉为其竖起了认同的大拇指并厅堂现场成文《辩者情怀》:
 
你的语言犀利严密
你的辩解无缝可袭
法官对你微微一笑
冤者下跪仰天长泣
黑与白的书写
需要铿锵有力的劲笔
更少不了去污清垢的橡皮
 
你的情感为民细腻
你的志向深埋土里
富饶的你不把目光仰视
贫穷的你处处用心珍惜
法与情的交织
不变的是你对是非的选择
痛心的是你挽不起失落的肩臂
 
对簿公堂的言语各为其主
心中时刻映射着法律的地平线
 
    工作之余,张辉常写一些诗文,以应各文学杂志(网站)的约稿,可他所写的内容很少触及自己的行业,但在2011年11月8日那天,他推窗远眺,望着云雾中的天坛,望着报社院中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双眉紧皱,奋笔疾书,如释重担地写下了《中国记者》:
一支秃笔
写出嬉笑怒骂的社会万象
一堆稿笺
存积着天南海北的世态炎凉
走进您的工作
风雨伴您千里辗转
雨霜挡不住您的万里远航
 
一组镜头
感动得亿万读者热泪盈眶
一声呐喊
让贫瘠的大川披上霞光
融入您的生活
残羹伴着剩饭
挚朴锻造着无限荣光
 
热血中沸腾的是时代担当
执著的拼搏成就着职业梦想
(三)
    2000年毕业至今,转眼已15个年头。15年来,张辉从外勤记者到责任编辑,从记者部副主任到执行主编,岗位几经调整,单位几经调换,但他对诗词对文学的热爱丝毫未变,并且是与日俱增。细读张辉所写的诗文,你会发现十六行是他的创作格式,抒情是他的创作主题,凝重是他的创作风格,真情、实感是他诗文的灵魂。
    “我不反对诗歌商业化,但我不赞同赤裸裸的叫卖,诗歌可以服务于经济发展,但诗歌不应服务于低俗的商业活动,给茶厂写首诗,给矿山写首歌,都是可行的文化变现,如果用诗歌赞美地沟油、推广垃圾食品,那就是一种亵渎,我们应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谈到社会上流行的诗歌商业化问题,张辉如是说,“当然,我们创作的诗歌首先要是健康的,脱俗的,我们决不能自己作贱自己。”
目前,张辉正忙着修改他第三本诗集的初稿,问及诗集的名称和诗文的价值取向,他微微一笑,轻声地说:“名字,无关紧要,诗文的价值则需要读者来评、需要社会来评、需要时间来评,我不敢自褒其值,但有一点我可以说,那就是‘请把我的前两本诗集撕掉吧,就当我以前没出过书’,这第三本,才能算是我的处女集”。
    没有识清在荒野中别人可以走出困惑的方向,却坚信张辉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充满阳光,充满活力。